发布时间:2025-07-18 09:45:28
聚焦《波的干涉》课堂实践,共研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2025年6月16日下午,《锚定核心素养 赋能职初成长——徐汇区物理学科听课研讨活动》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徐汇分校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波的干涉》为研讨主题,由李蕾老师执教公开课。复旦附中物理组教师、上海市第五期“双名工程”物理学科高峰计划(沈志辉)基地成员、徐汇区兄弟学校的教师及专家共同参与了本次研讨。
课堂实况
《波的干涉》由李蕾老师精心设计并认真执教。李老师展现了一堂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物理课,通过课程导入、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同学们在李老师的循循善诱下逐步掌握了波在一维、二维甚至三维的干涉情况,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和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专家点评
特邀专家、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原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陆伯鸿老师,围绕科学素养和物理探究过程,对课程中涉及到的诸多细节进行了点评。陆老师充分肯定了李老师作为新教师的专注与投入,为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赞许李老师在波的叠加知识点上的处理可圈可点。他同时指出,教学中仍需强调“相同频率的波发生干涉”这一核心定义,需要对干涉图样加以更多方面的解释和分类,为在场的听课老师拓展了物理学角度的教学思路。
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物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桑嫣老师充分肯定了李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的成长与思考。桑老师强调,物理教学应将课堂主动权交还学生,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的本质。她指出,课堂设计中每个细节都应明确其目的——旨在传递什么信息、达成何种教学目标。
基地主持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沈志辉老师聚焦学生本位,对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点评。肯定了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众多创新点以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多维开发,特地强调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并且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过程。此外,沈老师建议在教学中不用太刻意物理数学化,可运用适切的数学工具,精准刻画对应的物理图像。
正高级教师,复旦附中物理组组长张秀梅老师从课程的诸多细节出发,讲述了波和运动观的结合、单个质点运动和大量质点的联系、波的干涉合成与运动合成之间的关系。张老师以其深厚的学养,引领与会者领略了《波的干涉》教学设计的深层逻辑与物理内涵。
王健主任主持并总结了研讨会上各位专家、老师的发言要点,为后续的教学安排指明了新的方向。
本次研讨会不仅展现了李蕾老师的教学智慧和成长,也搭建了一个深度研讨的宝贵平台。与会教师通过对波的干涉课堂的研修,不仅深化了对波和运动学的理解,也深刻体悟到物理原理对现代科技的强大支撑。这场富有成效的共同体研讨活动,为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路径。
撰稿丨王司明
摄影丨王群方 王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