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8 09:34:34
当“信息”遇上“思政”|复附徐汇开展跨学科式高中生国家安全教育
2025年是习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1周年,也是国家安全法颁布实行十周年。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主题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基于此大背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徐汇分校开展高中生国家安全教育新探索。
徐汇分校思政教师蔡若兰、信息教师徐心洁带来跨学科主题式教学《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守护我们的数据安全》公开课。两位老师围绕高中思政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技术之眼发现生活挑战、多元共治思考解决办法、国别对比探究治理之道”为主线,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课关于人工智能的知识、运用思政课所学法治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知识,深入思考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系,让学生尝试从不同主体提出真实复杂情境的解决方案,并从智治、德治、法治的层面理解我国构建守护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的有关措施。课程融合师师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课后,上海市思政学科教研员庄坚俍在点评中指出,本节课作为一堂跨学科课程,是一次“大思政”的勇敢探索,落实总书记对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的要求。跨学科的探索应该从人进课堂、不同学科内容进课堂,进一步深化到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进课堂。
徐汇区思政学科教研员王志安指出,这节课通过精心挑选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境问题,真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作为跨学科的一次尝试,也从实践上证明,跨学科应该是两个学科平等对话,共同助力学生理解现实、解决问题,并非一个学科为另一个学科服务。
复附徐汇还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专题报告。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复旦附中徐汇分校校长吴坚为活动致辞。吴校长指出我们的“小课堂”也应蕴含着“大世界”。这次活动希望引导师生对国家战略、对世界发展、对未来、对时代方向,有更深度思考和更有意义的探索。
随后,复旦大学国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逸带来专题报告《人工智能时代国际体系热点与中美战略博弈态势解析》。沈教授提到中美目前在军事、科技等多方面都存在战略博弈,但更为重要的是中美在认知领域的博弈,因为认知会影响人的决策。他建议同学们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多浏览国内外新闻,掌握一套研究方法,避免被纷杂的信息所误导
。
复旦附中徐汇分校副校长、信息技术学科正高级教师高峰做活动总结。高校长勉励同学们,学习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也是为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学校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每位同学提高对国家安全的关注,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守护国家安全而奋斗。
正如种子计划团队领衔人、活动主持人陈坤坤老师所言,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强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次活动就像一颗种子,全校师生共同对国家安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期待种子在未来生根发芽。